三四线城市没有销量,土地和库存高企。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8年时间,输出通胀的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和输出通缩的经济体大致相当,分别占为48%和52%。除了去全球化的影响,第二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话语权的丧失也在进一步损害通胀下滑后的自我修复能力。
通胀本是信用货币制度下最不应该质疑的问题。生产国正式以全球贸易为纽带,根据自身市场地位的变化调节自身要求的附加值回报和利润空间,起到稳定全球通胀水平的作用。想刺激的央行在等通胀,然而通胀没有来,眼看政策空间就要用尽了。进入专题: 信用 去杠杆 金融危机 通货膨胀 。当通胀上升时,他们会发现现金的真实利率变低了,因此第一产业部门会尽量的限制产量、窖藏资源,导致资源供给减少,从而输出通胀。
这是耶伦们的焦虑,也是全世界的焦虑。全球的生产活动变得更加依赖第二产业的同时,其价格加成的能力不增反降,隐含着第二产业的市场地位和谈判能力正在遭遇严峻挑战。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前瞻性。
充分发挥征信系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普惠金融是让每一个人在有需求时都能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到及时、有尊严、方便、高质量的各类型金融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基本建立,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体制不断完善。(一)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绿色信贷机制 通过绿色金融再贷款、财政对绿色贷款的贴息和担保、对商业银行进行绿色评级等手段,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绿色信贷。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支持和鼓励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
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不同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强化对金融控股公司,以理财产品、私募基金、场外配资等为代表的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监管全覆盖。支持香港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推动香港金融服务业向着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加大内地对港澳金融开放力度,加快前海、南沙、横琴等粤港澳金融合作平台建设。
完善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价格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体系,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科学性和准确性。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新兴市场区域化使用的便利性,逐步向国际金融中心和发达国家延伸。支持澳门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改进并逐步取消境内外投资额度限制。
推动海峡两岸金融业合作及贸易投资双向开放合作,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打造平潭等对台经济金融合作平台。预计从2014年到2020年,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将从17.2%提高到25%左右,债券市场余额占GDP比例将提高到100%左右。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构建结构平衡、可持续的金融体系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金融协调发展是实体经济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机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
进一步深化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加强资本约束,完善治理机制,更好地发挥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促增长、调结构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和国际性影响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理念,为未来五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加快发展科技保险,推进专利保险试点。全方位对外开放是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三)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构建主流业态与新兴业态协调发展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在银行、证券、保险等主流金融业态借助网络科技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业态不断涌现,金融业信息化、综合化经营渐成趋势。
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构建金融业双向开放新体制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构建金融发展新体制 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支持排放权、排污权和碳收益权等为抵(质)押的绿色信贷。
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将五大理念贯穿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全过程。(三)建立国家金融安全机制,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重要基础,金融改革成败取决于金融安全,社会公众对金融体系具有充分信心是金融安全的基本内涵。
支持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推动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向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调整。(三)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 按照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的要求,完善宏观调控。推动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更好地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服务。继续巩固商业性金融机构改革成果,优化国有金融机构股权结构,改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和制衡机制。
(三)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 树立对人民币的信心,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推动人民币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开拓我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新格局。
(一)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借鉴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经验,构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互相补充,货币政策与审慎管理统一协调的金融管理体制。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投融资体制。
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发展能够高效便捷低成本地提供融资、汇款、结算和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
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完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多元化运用外汇储备。我国总体金融结构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制度尚不完善,直接融资占比仍然偏低,宏观杠杆率高企的同时经济金融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保险资产交易机制 推进保险业市场化改革,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涉农保险品种,提高农村保险深度和密度,改善政策性保险资金使用效率。
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构建集中统一的货币支付清算和金融产品登记、托管、清算和结算系统,建设统一共享的金融综合统计体系和中央金融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各监管机构充分及时的信息交换。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监管措施,建立金融处罚限制制度,有效应对极端情况下境外对我实施金融攻击或制裁。
建立全国土地当量核算和配额交易机制,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增强国有金融资产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顶: 8踩: 22
评论专区